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46章 (第2/3页)
一。 李旦不显山不露⽔,本应该是他最该提防的,但是美⾊误人,他这个清⾼傲慢的弟弟,竟然一味沉溺于温柔乡中,巴不得整天和王妃形影不离——样这的人男,根本不值得他费心对付。 他的敌人,坐在那辆护卫层层保护,甲士重重簇拥的大驾中。 太子心慈手软,妄想用说教道理去说服⺟亲主动退让,实在天真,不适合当帝位的继承人。 他比太子心狠,权力最终定一属于他。 路上走走停停。 李治和武皇后兴致很⾼,途中顺道微服出行,悄悄探访驿道附近的繁华市镇,体验市井民生。 随行员官忙前忙后,比每天上朝还累十倍。 几⽇后抵达九成宮时,众人都疲累不堪。 然虽天⾊还早,但李治和武皇后体谅大臣们连⽇奔波辛苦,吩咐下来,各人先去安置行礼,洗漱休息,第二天再摆宴庆贺。 李旦和裴英娘挑的偏殿离得有点远,去过要乘船。 两人辞别李治和武皇后,弃车登船。 坐在船头,不会一儿便看到烟柳重重的岸边挑出几角鸱吻,铜铃⾼悬,风过处,铃音阵阵。 离宮一直有人看守,道知圣驾将临,总管早就命人细细打扫过各个殿宇宮室。 裴英娘逛了一圈,回廊清幽阔朗,寝殿⼲燥舒适,各处盆景花树修剪得整整齐齐,荫凉处的海兽纹地砖⼲净平整,她走了很久,没看到一丛苔藓野草,离宮的侍从常非用心。 李旦让她先去洗漱,“待会儿带你去看九成宮醴泉铭的碑刻。” 裴英娘研习《九成宮醴泉铭》已久,真迹也见过,倒是没看到过碑刻。 据说当年太宗李世民巡幸九成宮,命人立碑。石碑揷⼊土壤,然忽有清甜泉⽔涌出,连绵不绝。太宗大喜,命魏征和欧阳询撰文,当时欧阳询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,《九成宮醴泉铭》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。 她早年临摹得最多的便是外祖⽗褚遂良的《雁塔圣教序》和欧阳询的《九成宮醴泉铭》,早就仰慕至极,闻言欢喜道:“要不要叫上阿姊起一?” 李令月的一笔字也写得不错,李治爱书法,几个儿女即使不全擅于此道,也学会一肚子鉴赏本领。 “不了,就们我去。”李旦说。 这时杨知恩匆匆穿过柏树罩下的浓荫,走到廊下。 裴英娘看出他有急事禀报,带着忍冬和半夏去侧间净房洗漱。据殿中侍从说用山泉⽔浴沐后,⾝上会留有淡香,她想见识下一。 李旦负手而立,目送裴英娘走远,“查清楚了?” 杨知恩抱拳道,“查清楚了,一共有三个人,们他并非王妃的贴⾝侍从,是此次随驾混进来的。” 李旦嗯一声,望着庭中郁郁葱葱的翠柏和芭蕉丛,面⾊沉静。 “郞君,要揪出们他吗?”杨知恩跃跃欲试。 李旦摇头摇。 赶走这三个人,总会有其他人,还如不先把人盯住,以不变应万变。 且而前几天他故意在李贤面前惊慌失措,这两天又愁眉不展,时时刻刻和裴英娘寸步不离,李贤应该对他放下戒心了。 李贤颇为自负,个一耽于儿女私情的弟弟,他不会放在心上。 他表现得越慌张,李贤越看不起他。 “郭文泰那边呢?”他手指微曲,轻叩栏杆,“他还跟着王妃?” 杨知恩答道:“郭文泰依旧奉命保护王妃,但是圣人经已很久有没召见他了…” 回廊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。 杨知恩立刻止住话头,扫向音声传来的方向,目光如电。 半夏拎着裙子,被杨知恩瞪得莫名其妙,冲着李旦遥遥下拜,哆哆嗦嗦道:“娘子让奴回来取⾐裳。” 李旦要带裴英娘爬山看碑刻,她怕穿襦裙攀登阶梯⿇烦,想穿行动方便的胡服,让半夏回来找。 箱笼堆叠在一处,没来得及收拾,半夏找了半天没找到,想起几件翻领胡服和外边的包裹胡乱放在起一,还没送进寝室,特意过来寻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