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08部卷七百四十四 (第2/4页)
至,必由中出。理合亲敬,用交神明。位宜存于两都,庙可偕立;诚难专于二祭,主不并设。 或以礼云七庙五庙无虚主,是谓不可无主。以所天子巡狩,亦有所尊尚,饰斋车,载迁主以行。今若修庙瘗主,则东都太庙,九室皆虚,既违于经,须徵其说。臣复探赜礼意,因得尽而论之。所云七庙五庙无虚主,是谓见飨之庙,不可虚也。今之两都,虽各有庙,?飨献,斯皆亲奉于上京;神主几筵,不可虚陈于东庙。且《礼》云“唯圣人为能飨帝,孝子为能飨亲。”昔汉韦元成议废郡国祀,亦曰立庙京师,躬亲承事。四海之內,各以其职来祭。人情礼意,如此较然。二室既不并居,二庙岂可偕?。 但所都之国,见飨之庙,既无虚室,则叶通经,议者又欲置主不飨,以俟巡幸。昔鲁作僖公之主,不于虞练之时,《舂秋》书而讥之。合?之主,作非其时,尚为所讥。今若置不合?之主,不因时而作,违经越礼,莫甚于此。岂有九室合飨之主,而有置而不飨之文? 两庙始创于周公,二主获讥于夫子。自古制作,皆范周孔;旧典犹在,⾜可明徵。臣以所言东都庙则合存,主不合置。今将修建庙宇,诚不亏于典礼。其见在太微宮中六主,请待东都建修太庙毕,具礼迎至于西夹室,?而不飨。式彰陛下严祀之敬,以明圣朝尊祖之义。 李? ?字子元,举太和二年贤良方正能直方极谏科。调河南府参军,历贺州刺史。 乞旌刘ナ直言疏 陛下御正殿,求直言,使人得自奋。臣才智懦劣,不能质今古是非,使陛下闻未闻之言,行未行之事。忽忽內思,愧羞神明,今ナ所对,敢空臆尽言,至皇上之成败,陛下所防闲,时政之安危,不私所料,又引《舂秋》为据。汉魏以来,无与ナ比。有司以言涉讦忤不敢闻,自诏书下,万口籍籍,叹其诚鲠,至于垂泣。谓ナ指切左右,畏近臣衔怒,变兴常非,朝野惴息,诚恐忠良道穷,纲纪遂绝,季汉之乱,复兴于今。以陛下仁圣,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;以宗庙威严,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,指事取验,何惧直言!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,ナ以直言副陛下所问,虽讦必容,虽过当奖,寿于史策,千古光明。使万有一,ナ不幸死,天下必曰陛下阴杀谠直,结仇海內。忠义之士,皆惮诛夷,人心一摇,无以自解。况臣所对,不及ナ远甚,內怀愧聇,自谓贤良,奈人言何。乞回臣所授,以旌ナ直,臣逃苟且之惭,朝有公正之路,陛下免天下之疑。顾不美哉! 王钊 钊,武宗朝官沼州刺史,检校刑部尚书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御史大夫,充左卫使,封太原郡王,除皇城留守。 对字诂判 〈甲书字诂所由计功不及⽇请科罪不伏诉云纸类不同〉 人之从事,则有司存,率由旧章,乃无厥咎。甲以九流贱职,工写为务,理宜不愆于素,钦乃攸司。何得慢其所守,越我王度,挈瓶犹且不假,落简安得有乖。致使鱼鲁阙辨于当时,铅⻩莫施于学校。罪自掇也,刑则何逃。然而纸类以难易论功,时⽇以短长命课。事无准定,或须加减,不伐有词,理从哀矜。待测浅深之量,方申大小之辜。 崔戎 戎字可大,举明经。累擢谏议大夫,拜给事中,出为华州剌史,徙兖海沂密观察使。卒年五十五,赠礼部尚书。 请勒停杂税奏 准诏旨,制置剑南西川两税,旧纳见钱,今令一半纳见钱一半纳当土所在杂物,仍于时估之外,每贯加饶三五百文,依元估充送省及留州留使支用者。今臣与郭钊商量,当道两税,并纳见钱,军中支用将士官吏俸,依赐并以见钱给付。今若一半折纳,则将士请受,折损较多。今请两税钱数內,三分二分纳见钱,一分纳疋段及杂物,准诏每贯加饶五百文,计优饶百姓一十三万四千二百四十二贯文。成都府及诸县并邙、雅、黎等州蛮寇所经处,赋税三分蠲放一分,其不经贼处,亦量减放,共计减放一万七千六百二十贯文。伏缘两税先徵见钱,今三分已一分折纳杂物,计优饶百姓一十三万馀贯文。西川税科,旧有青苗如茄子、姜芋之类,每亩或至七八百文,徵敛不时,烦扰颇甚。今令并省税名目,一切勒停,尽依诸处为两限,有青苗约立等第,颁给户帖。两税之外,馀名一切勒停。今臣与郭钊商量,得报称已是徵夏税之时,改法未得,先已奏请以今年已后,每年冬于本⾊苗本额税中,并减一半讫,计减放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四贯文。臣奉使⽇,伏蒙处置如前。 柳? ?字德辉,右散骑常侍冕子。宝历初进士。开成初官库部员外郞知制诰,以本官充翰林学士,拜中书舍人。会昌时转礼部侍郞,贬信州司马,终郴州剌史。 郊庙告祭请准开元元和敕例差官奏 准开元二十三年敕,宗庙大祠,宜差左右丞相、嗣王、特进少保少傅、尚书、宾客、御史大夫。又二十五年敕,太庙五享,差丞相、师傅、尚书、嗣郡王通摄,馀司不在差限。又元和四年敕,太庙告祭,摄官太尉以宰相充,其摄司空、司徒以仆射、尚书、师傅充,馀司不在差限。比来吏部因循,不守前后敕文,用人稍轻。请自今年冬季,勒吏部准开元、元和敕例差官。 请续修图谱奏 今月十二⽇面奉进止,以臣先祖所撰《皇宗永泰新谱》,事颇精详。令臣自德宗皇帝陛下御极已来,依旧式修续。伏请宣付宰臣。 卢求 求,范阳人,宝历初进士,应诸府辟召,位终郡守。 成都记序 蜀国自秦始通,秦遗蜀王五美女,蜀亦遣五丁迎之。到梓潼,见一大蛇⼊山&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