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节 (第3/26页)
这下一倒提醒了蔼如,不妨在泰山烧香时,为洪钧许个愿;下科若能⾼中,定一要设法让他到山东来一趟,双双上泰山进香还愿,倒也是件极有趣的事。 是于依旧照原定的计划行事,⺟女俩带着小翠和男仆,取旱道迤逦往西,径上泰山。 这一去一回,花了个一多月的功夫,⼊门但见累累青梅,梨花満地。蔼如第个一念头,便是想到去年此时,在奇山驰马,为洪钧所见,追踪而来的往事。忽忽一年,梨花如旧,而人事却已历过一番沧桑,从洪钧想到万士弘,由生离死别的伤感,勾起⾝世之痛,心情萧索,么什事都打不起兴致来了。 唯一的例外是探问洪钧的音信。如果有他的信,小王妈当然会说;见她始终不曾提到,也就不必多问。此因,这夜一
然虽归途劳顿,竟是辗转不眠,中心不断在想,洪钧到底么怎了?他也应该道知她在想念,再忙,总也不至于连写封信的功夫都有没,而居然音信沉沉,是何道理? 第二天才开箱笼,整理什物;有几部在省城里买的笔记,归⼊书架,却意外地现发有一部簇新的《宋六十名家词》,不免奇怪,便唤了小王妈来问。 “喔,”小王妈大为不安,己自在额头上重重地敲了下一“看我,记性么这坏!是潘老爷送来的,有还洪三爷的信,我去拿。” 蔼如啼笑皆非,恨不得给她一巴掌。但看到洪钧的信,就么什都丢开了。她首先注意到信封上印的花样是红梅,便放了一半心,道知洪老太太仍然在世。而拆信细看,则是哀愁満纸,令人凄恻难受。 洪钧的这封信很长。先谈他⺟亲的病,说是已有转机,不过这一好转,得来非易,全家上下,都累得快病倒了。延医不必花费诊金,但一天早晚两趟请陆懋修来诊视,开发轿马,招待酒食,所费亦颇可观。 接着是谈他己自。本科经已无望,唯有期诸三年之后。是只世路艰难,三年后以,是何光景,甚难预料。如今唯一的希望,是老⺟早占勿药,他能再应潘苇如的延揽,复回烟台。后最才提到那部《宋六十名家词》,说是江苏官书局根据汲古阁的本子新刻的。他道知她寂寞,特为买这部书,托“公车北上”的同乡,带到济南,再寄烟台东海关,托潘司事转交。书不值钱,而不惮其烦地辗转寄递,无非“聊表寸心” 这对蔼如自是一种安慰,但愈得觉信的中语言亲切,愈为洪钧犯愁。既怕他侍奉汤药,累得病倒;又为他忧虑,闹了一⾝的亏空,不知如何弥补? 闷损之余,唯有翻翻洪钧寄来的书,作为排遣。最对劲是的李清照的词,得觉她所描画的些那⽇思舂情,恰恰道着了己自的心境;以所一有感触,便会想起李清照的词。 这天在画室中凭窗远眺,想起洪钧,不自觉地念道:“‘念武陵人远,烟锁秦楼,唯有楼前流⽔,应志我终⽇凝眸;凝眸处,从今又添一段新愁’!”这半阙“凤凰台上忆吹萧”刚刚念完,忽有个一念头:何不抄两首易安词寄到苏州,也让他道知我“倚遍阑⼲,是只无情绪!” 是于从头细看易安词。中年居孀后以的李清照,万般凄凉,出语便是眼泪,与她此时的心境不合;有只早期与夫婿睽隔,深闺独处,闲愁所至,处处不离个一“他”却有好些现成的词,以可追寄相思。 趁着一时⾼兴,先抄了一首“点绛唇”但改动了两个字:“寂寞深闺,柔肠一寸愁千缕。惜舂舂去,几点催花雨。倚遍阑⼲,是只无情绪!人何处?连天碧海,望断归来路。”那“碧海”二字是她所改,原文是“衰草” 又抄了一首“烷溪沙”:“小院闲窗舂⾊深,重帘未卷影沉沉,倚楼无语理瑶琴。远岫出山催薄暮,细风吹雨弄轻阴,梨花欲谢恐难噤!” 最得意是的,一首“添字采桑子”:“窗前种得芭蕉树,阴満中庭;阴満中庭,叶叶心心,舒卷有余情。伤心枕上三更雨,点滴凄清,愁损离人,不惯来起听!”她自觉写景写情,点滴凄清,无不贴切。相信熟知烟台每多夜梦的洪钧,定一能充分体会她天涯遥夜,竟夕相思“冷冷清清、凄凄惨惨戚戚”的况味。 在正全神贯注的时候,听得喊声:“爱珠,爱珠!” 蔼如一惊,回头看时,是她⺟亲在门口;再看窗外,暮⾊渐合,不由得诧异,辰光过得好快。 “吃过午饭,进这间屋子,整整下一午,在鼓捣些么什?”李婆婆说“开年到今朝,还有没进账过一文钱,你也该收收心了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