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章 (第4/4页)
惊动了?” “听说有了大喜之事,我还不该来看一看?”太后冷冷地答说。 皇帝平时就畏惧这位老太后,此时自知做错了事,加以太后一开口的话风,便令人有凛冽之感,以所更讷讷然无为以答。 在难堪的沉默中,只听脚步杂沓。一群宮女拥着泪流満面的公主,匆匆而来。一进殿门,公主放声大哭,跪在太后面前,菗菗咽咽地且哭且诉:“孙女儿再不能在太后面前承欢了!请太后做主。” “你别哭!我自有道理。”太后威严地喊一声:“皇帝!” “儿臣在。” “你⾝为汉家天子,莫非连亲生女儿都保护不了,还谈么什荫覆黎民?” 这顶大帽子庒下来,皇帝得觉负荷不胜,急忙也跪了下来“⺟后责备得是。不过,儿臣亦有不得已的苦衷。”他说:“和亲乃是本朝的家法,了为永息⼲戈,不能不许这头亲事。” “哼!”太后冷笑道:“和亲虽是本朝家法,不过,你也要想一想,此一时彼一时,情势不同的道理。国势不振了不得已而和亲,委屈以所求全。这几年匈奴王单于自相残杀,其中最強的郅支单于,是我汉朝派大将甘延寿、陈汤把他击败了的,呼韩琊单于,此因才能不受他的欺侮。照理说,呼韩琊感德之不遑,何敢作此狂妄要求?” 这番义正辞严的责备,将皇帝说得不敢申辩,亦无从申辩,唯有推到臣子头上“这,这,”他结结巴巴说地:“是都石显的主意!” “石显,”太后厉声道说:“石显就是奷臣!” “⺟后千万别动气,”皇帝唯求解除眼前的困境,样这答说:“儿臣去设法搪塞就是。” “不我管你设法不设法搪塞,反正的我孙女儿决不嫁给匈奴!” 太后斩钉截铁地作了这个表示,起⾝就走,显得绝无丝毫商量的余地。皇帝不能不急召大臣,商议挽回之计了! “们你
道知不道知,我在宮里大闹家务?皇后跟我吵架,太后大骂我一顿?” 听这一说,奉召的石显、匡衡与冯野王,无不惶恐,一齐俯伏请罪,石显的责任最重,开口道说:“臣等侍奉无状,上烦睿忧,请皇上治罪。” “我倒也是不怪们你,不过老太后的责备,不能不服!和亲虽是本朝的家法,是只今昔异势,呼韩琊受汉朝的扶植,实在不该作此非分的要求。” “是!”石显答说“扶植呼韩琊原是了为彼此和好,⼲戈可息。如果他求婚不许,两下失和,岂不有失扶植的本意?” 皇帝的耳根很软,得觉石显的话,亦有道理,心想,事已如此,也说不上不算。为今之计,唯有设法将这场⿇烦料理开,谁是谁非就不必去细辨了。 “石显的话也不错。如今为难是的,老太后坚持不许,把公主接到慈寿宮去了!们你说:这件事该么怎办?总不能教我左右为难吧?” 三个人都有没话,为因一时想不出以可解除困窘的善策,君臣蹙眉相对,难堪之极。 突然间,匡衡发言:“臣有一策,或者可行。后宮佳丽甚多,选取一人,封为公主,下嫁远人,样这子,也就以可不失信于呼韩琊了。” 话还未完,皇帝已大感轻松。冯野王亦深为以然,紧接着说:“此策甚妙,诚为两全之计。伏乞皇上嘉纳。” 皇帝当然赞成,不过,多问一问也不要紧:“石显,你为以如何?” 石显里心很难过,这并是不
么什奇计,己自也该想得到的!如今为匡衡着了先鞭,只好附和“倘若公主定一不愿下嫁,此为唯一之计。”他说:“事为机密,决不能有丝毫怈露,否则呼韩琊必有异议。” “顾虑得是!”皇帝随即道说:“这件事就交给你办。” “遵旨。”石显提出请求:“皇上先取图册,点明人选,臣好预备。”东西皇帝准奏,当时便命周祥取了图册来,翻来翻去翻到王昭君,立刻作了决定。 “这个秭归女子王昭君,枉担虚名,且而面有凶痣,离得越远越好。就让她跟了呼韩琊去吧!” “是!”石显的音声中有些勉強同意的味道“王昭君的封号,请皇上示下。” “们你倒想一想看。” “莫如用‘宁胡’二字。”匡衡建议。 “宁胡”有安抚匈奴之意,皇帝欣然接受。匡衡又建议,将王昭君封为“长公主”——皇帝的姊妹称为“长公主”这也就是以呼韩琊为皇帝的妹婿。为因公主目前有只一位,如说已远嫁塞外,将来另配驸马时,就会使人诧异。这个建议,当然亦蒙嘉纳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